http://www.editorhome.cn/reading/14255/d3bc92e5
【核心提示】近些年,創辦網絡期刊和新的學術出版模式的運用——開放存取等新的學術出版方式在國際上被廣泛應用,也引起國內學界和期刊界的重視。
中國學術期刊從20世紀50年代以來,伴隨著各種研究機構及教學科研院校的創立和發展,經歷了一個不斷發展、壯大、繁榮的過程,它為中國學術與學科、學人的成長、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據估計,中國學術類期刊約在五六千種。學術期刊的數量發展達到了空前的高度,但在國際社會中被接納和認可的只占其中很少一部分。
學術期刊的繁榮發展之后必然進入到整合和提升的新階段,學術期刊的提升不僅體現在國內的學術水準,在全球化、現代化發展的今天,國際化的標準成為我國學術期刊發展的重要取向。中國學術和學術期刊的國際化是繼中國改革開放30年后迫切需要審思的一個重要問題。從國家的戰略角度來理解學術期刊的國際化,它不僅僅是學術的提升和發展問題,更是中國文化的發展戰略問題。
縱觀學術期刊國際化狀況,有幾個關鍵問題。
關鍵問題一:辦刊機制、模式如何與國際接軌
從學術期刊的整體發展狀況來看,學術期刊的國際化是指中國的學術期刊在辦刊機制、辦刊模式上如何與國際接軌的問題。
就我國大陸來說,受計劃經濟管理模式的影響,學術期刊的創辦和管理要經過行政審批,并接受所屬機構的直接領導,因此具有較高的行政化色彩。而且無論是高校還是科研院所,一校一刊、一院一刊已成為一種普遍的模式,辦刊機制即經費、人員、期刊類型等也基本固定化,形成了“千刊一面”的現象。
綜合性學術期刊占中國學術期刊的半壁江山,這在港澳臺地區或西方國家是比較少見的。綜合性學術期刊的國際化,首先遇到的問題就是綜合性與專業性的對接,其實質和深層次的問題是期刊管理機制如何國際化。
近年來,無論是新聞出版部門的管理者還是教育部有關部門,都意識到綜合性學術刊物數量太多的問題。教育部名刊工程建設也旨在探索高校學報的改革與創新。人文社科界就這一問題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在社科期刊界舉行的“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期刊高層論壇”、“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名刊工程主編論壇”以及多層次的期刊戰略研討會上,綜合性還是專業性的選擇始終是議題之一。
這里的主要難點在于,每一個綜合性學術期刊的背后都是一個大學或學術研究機構的支撐,無論是期刊自身還是管理部門想要對綜合性學術期刊去粗取精,或者轉、改、停,都會涉及一系列問題,如學科建設、學術評價、學科分布等,牽一而動百。綜合性學術期刊轉換之難,已經成為業內同仁的共識。
除此之外,無論專業期刊還是綜合性期刊,辦刊模式單一、僵化及由此帶來的運營能力弱等問題,也限制了期刊的壯大與發展。
關鍵問題二:期刊質量、規范、流程國際化
從學術期刊自身來看,學術期刊的國際化所指向的是期刊自身在學術質量、學術規范、編輯流程、用稿機制等方面與國際化標準的對接。
縱觀國內學術期刊近年來的改革和探索,不難發現,改革開放的歷史潮流也極大地推進了各類學術期刊的國際化走向。自然科學類學術期刊自不必說,僅從社科類學術期刊的改革和探索來說,學術期刊的開放意識、自主意識、規范意識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編輯學者化、專業化程度在不斷提升;國際通用的雙向匿名審稿制度也被許多學術期刊采用;學術期刊更注重國際交流,大多數期刊的重點文章都配有英文摘要和關鍵詞;有些學術期刊專門設立了海外來稿欄目,有的期刊在組織學術專題稿件時面向國內外組織文章;有的期刊成立了由國內外學者組成的編輯委員會。
雖然國內學術期刊在國際化方面作了種種努力,但整體情況仍然不容樂觀。特別是我國社科類學術期刊在國際學術平臺上的影響力仍十分有限。
其原因固然復雜,但正如期刊界人士所言,一方面,我國社會科學研究的整體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尚有差距,國際知名的學者不多,學術研究成果的競爭力和影響力不夠;另一方面,學術期刊自身在編輯出版方面距離國際標準化甚遠,必須的數據信息和論文參數不標準、不規范,信息的實效性不夠,許多期刊沒有或僅有形式上的國際通行的同行專家評審制度。
盡管學術期刊在國際化對接中還存在較多的問題,但從學術期刊的整體發展走向來看,學術期刊卻實實在在地朝向標準化和規范化邁進。它已成為學術發展的一種潮流和趨勢。
關鍵問題三:革新學術傳播方式 促進期刊國際化
學術期刊的國際化,還表現在知識的傳播方式和傳播手段的國際化,是學術傳播方式不斷改革創新的過程,也是國際上通用的新的知識傳播方式的運用和實踐過程。
近些年,創辦網絡期刊和新的學術出版模式的運用——開放存取等新的學術出版方式在國際上被廣泛應用,也引起國內學界和期刊界的重視。
在學界,一些擁有較強科研實力且在國內知名的學術機構以“以書代刊”形式創辦專業刊。這類“準期刊”有著共同的特點:專業明確,作者和讀者邊界清晰,學者辦刊。這些“準專業期刊”在辦刊模式上與國際同行的專業期刊更切近,國際化程度更高,有的已與國際學術出版機構聯姻,在國外出版英文版。
在期刊界,國內綜合性學術期刊也正在探索一條通過集群化、網絡化來嘗試專業化和國際化的路徑。
2011年3月,17家高校學報采取自主聯合的方式,與中國知網合作創辦的中國高校專業系列期刊面世,這一新型的專業網絡期刊,突破了傳統的紙質期刊,由一校一刊、各自為政的綜合性期刊經重新編目組合,打破校域界限,集中名校科研優勢,形成系列網絡專業期刊。
2011年6月,在“全國第十屆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期刊高層論壇”上,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率先提出要建立中國社會科學類學術期刊網絡群的倡議,力圖通過建立中國社會科學期刊網絡群,來凝聚社會科學的研究力量,發揮網絡的群體效應,形成集約化優勢,并通過集約化達到規范化的目的。
在學術期刊國際化的道路上,我們既要探索辦刊機制上的改革與創新,也要尋求新型技術在辦刊方式和方法上的應用,使我們的學術和學術交流能在國際學術平臺上獲得應有的位置。
作者系《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主編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原文鏈接:http://www.csstoday.net/Item/14494.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