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學報參加安徽省高等學校學報研究會2012年學術年會
安徽省高等學校學報研究會2012年學術年會于2012年11月29日至12月2日在美麗的江城蕪湖召開。會議由皖南醫(yī)學院承辦,會議探討了期刊學報改革問題;省學報研究會發(fā)展現(xiàn)狀;2012年科技期刊界的動態(tài)及其今后的發(fā)展趨勢以及如何評估學報來搞的內在質量等一系列問題。我院學報副主編孫雯和編輯丁忠甫參加會議。
會議由《安徽大學學報》主編、安徽省高等學校學報研究會理事長吳懷東教授主持;《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主編、安徽省高等學校學報研究會副理事長葉松慶教授致辭;皖南醫(yī)學院院長章堯教授發(fā)表了熱情洋溢的歡迎詞;安徽省新聞出版局報刊出許牧處長發(fā)表了關于期刊學報改革的講話,許牧處長指出,期刊學報改革是大勢,但改革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辦刊水平和質量,期刊學報改革將根據(jù)不同情況穩(wěn)步推進,不搞一刀切,不搞一哄而上,講話給期刊學報改革指明了方向;《安徽大學學報》主編、安徽省高等學校學報研究會理事長吳懷東教授傳達了安徽省教育廳思政處張?zhí)庨L的指導精神。
大會第二項議題是省學報研究會的發(fā)展現(xiàn)狀。由《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版)主編周逸辛編審主持,首先,安徽省高等學報研究會理事長、《安徽大學學報》主編吳懷東教授向大會報告了學會一年來的工作。一是省學報研究會開展的工作。主要有:四月在六安舉辦的編輯業(yè)務培訓班,七月在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展開的常務理事會會議,七月討論了非時政類期刊轉企改革問題,十月進行了期刊轉企的調研工作,省學報研究會還對期刊評獎活動進行了可行性論證調研,對跨省學術交流進行了設計,對省學報研究會的社團管理進行了科學完善。二是期刊學報的規(guī)范化、信息化建設。報告指出,要提高辦刊水平和質量,需要規(guī)范化,而采用遠程稿件采編系統(tǒng)既實現(xiàn)了規(guī)范化,有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還為期刊信息化建設完善了信息資料,報告指出,要提高辦刊水平和質量還需要關注改革、關注學習、加強交流學習,今年上半年由安徽警官職業(yè)學院承辦的全國高職高專學報年會就是一個十分成功的例子。三是期刊學報貫徹十八大報告精神。期刊界需要認真學習、全面領會十八大報告精神,在學報采稿方面要注意發(fā)掘一批闡發(fā)十八大報告精神、弘揚十八大報告精神的優(yōu)秀文章,為貫徹十八大、宣傳十八大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其次,安徽省高等學校學報研究會副理事長、《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主編何曉雄教授;安徽省高等學校學報研究會副理事長、《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科版)主編吳惠敏教授傳達了全國高等學校學報研究會的會議精神。再次,安徽省高等學校學報研究會秘書長、《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版)主編周逸辛編審向大會通報了2012年度學會的財務情況。
大會第三項議題是2012年科技期刊界的動態(tài)及其今后的發(fā)展趨勢。由《安徽大學學報》主編、安徽省高等學校學報研究會理事長吳懷東教授主持;由中國高等學校科技期刊研究會理事長、清華大學出版社副總編兼期刊中心主任顏帥編審作專題報告。報告從以下方面全面展開:一是為什么要辦刊、誰要辦刊、為誰辦刊的問題;二是編校質量和學術水準是形式與內容的關系,二者都很重要,不可偏廢;三是近年將對高校學報等根據(jù)類別進行分類評估,將在全國范圍內全面實施報刊綜合質量評估;四是關于高校學報等期刊的評估辦法正在研究制定中;五是在改革的前提下,科技期刊可以走學術編輯與出版經(jīng)營分工合作的道路;六是學術期刊的體制改革是必然的,但需要做好準備,不能搞同步化,需要尊重期刊自身的選擇;七是必須明確辦刊定位,分散辦刊、各自為陣的局面再維持也是合情合理的;八是教育部科技司委托中國高等學校科技期刊研究會承辦的精品、優(yōu)秀、特色期刊評比順利開展。報告總結了五個需要破解的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歷史原因造成期刊出版單位過于分散、規(guī)模小、一些管理制度、思想觀念等阻礙推進改革的步伐。第二個問題是現(xiàn)行科研評價機制導致期刊分類管理、分層定位難以落實,中文期刊、中文論文總體上被邊緣化。第三個問題是期刊主辦者、出版者、編輯者(包括編委會和編輯部)責任不明確,編輯出版流程遠沒有達到最優(yōu)狀態(tài)。第四個問題是期刊編輯出版技術和標準已經(jīng)落后,高水平期刊和論文發(fā)布平臺受制于人。第五個問題是編輯出版隊伍建設和管理方式不適應當前改革和今后發(fā)展之需,一些期刊編輯出版質量滑坡或出現(xiàn)嚴重問題。
大會第四項議題是如何評估學報來稿的內在質量。由《安徽大學學報》主編、安徽省高等學校學報研究會理事長吳懷東教授主持;由全國高校文科學報研究會理事長、《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主編、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博士生導師蔣重躍教授作專題報告。蔣教授首先談了自己對期刊體制改革的看法,分析了全散小弱與專大特強的期刊發(fā)展樣式,進而從做人做事等方面娓娓道來。一是做編輯對我們做人做事的反省。一個認真做人做事的態(tài)度決定著我們工作的完美程度。二是怎么看文章,看什么。其一是看文章的內在,即內在質量。內在是指對事物本質的認識與把握,是人對事物理性的認識;其二是看結構設計,在一篇文章的結構設計中要做好學術規(guī)范、學術綜述、學術史、學術前人的了解、學術引文、摘要對內容的呈現(xiàn)、標題的準確程度等。力求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yōu),但不片面以有無人研究來一斷優(yōu)劣。三是研究方法上的突破。當前學術研究多是在西方的理論框架和方法框架下進行的,我們用西方的方式方法、理論依據(jù)來闡釋社會生活現(xiàn)象、社會實踐現(xiàn)象、社會思維現(xiàn)象。作為一個語言大國,作為一個文明古國——中國,應該有自己的理論與方法,應該有以自己的方式詮釋自己生活、實踐、思維的理論與方法。因此,從方法上來看文章的內在質量要看它的理論性思想與方法性改進。四是當前文章論證模式。當前文章論證模式有兩種,一種是研究討論式,其中又有兩種方式,一是問題與尋解式,提出問題進而解答問題;二是假說求證式,提出假說,然后正面、反面、正反面論證。另一種是敘述宣講式,常常喜歡用講道理、擺事實等方法來展開。五是從概念知識看文章的內在結構與論證力度。一篇文章分析的透徹與否,論證的力度如何,是從文章的概念及其延伸來看的,首先概念分類,按照一定的種屬關系層層分析,把問題按照如此的內在邏輯演繹開來。最后報告提出希望,希望我們這樣的大國在科學研究上實現(xiàn)由詞語文化優(yōu)勢轉化成概念思考優(yōu)勢。
本次省高等學校學報研究會學術年會內容豐富,講解深刻,給參會者帶來很大收益,大會取得圓滿成功。
(丁忠甫)